查看原文
其他

楞严经要义118:修行不能跟放逸的人在一起,正念的磁場跟放逸的磁場會互相抵触

净界法师 青袍笔记 2022-11-03

短视频目录(2019.04.05)

近期的目录链接(2019.04.21)

净界法师法华经讲记1-70

净界法师唯识学概要(全)

净界法师楞严经要义01-105

慧律法师楞严经目录(全)


楞严经要义118

楞严经要义118

净界法师宣讲

《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証了义諸菩薩万行首楞严经》要义。监院法师慈悲,诸位法师,诸位同学,阿弥陀佛!讲义260面

這一科讲到「借无聞比丘為語端而备明五陰魔境」。五陰魔境並不是在我們散亂的階段出現,這是一個修止观所产生的。我們過去是心隨妄转,我們习慣是隨順我們的妄想的活动,現在突然間在妄想当中,又創造一种正念的力量。真实的力量跟妄想的力量,当然是漢賊不兩立,真妄不兩立就會产生真妄交攻。在真妄交攻当中就會很多、很多的事情出現。你看有些人他打坐打到最后痛哭流涕,有些人打坐到最后突然間非常欢喜,其实這個都是有事情;也就是在修行当中,越平常是越对的,突然間不对勁,那就是有問題,因為他的心不平常。不对勁当中有二种情況:第一個是外在外力的干扰,如果你是禪定功夫很深,那当然是魔王來干扰你,一般人当然就是鬼神魑魅來迷惑你;這是第一個,外在的魔境來干扰,就是有外力的誘惑。第二种是我們內心自己的邪見产生的。

又復於中,得少為足,如第四禪无聞比丘,妄言證聖,天報已毕,衰相現前,謗阿罗漢身遭后有,墮阿鼻獄。

其中又有一种叫得少為足。什么叫得少為足呢?比方說,他成就四禪,四禪我們前面讲到「捨念清淨地」,他把前面欢喜的心、快乐的心完全捨掉了,安住在“捨”,不苦不乐的念頭。這時候他的心可以說是正念分明,不动照了,四禪的心是最為寂靜,最為明了,他就把這种寂靜明了的心,以為当作四果,妄言證聖。他不知道這煩惱的顛倒只是暫時的縛住,他以為他断惑證真,因為這四禪的相貌是跟阿罗漢滅盡定的相貌是非常的相似。但是等到四禪天的果報結束了以后,他出現了五种的衰相,這時候他就毀謗佛陀,毀謗正法。他說:佛陀是大妄語者,佛陀說世間上有涅槃,那為什么我證得了涅槃又失掉呢?謗佛。

第二、謗法,他說這世間上根本沒有所謂的阿罗漢,證得阿罗漢果应該是不受后有,怎么阿罗漢死了以后,又招三界的果報呢?原來世間上根本沒有阿罗漢,世間上也沒有真实的涅槃可得。謗佛、謗法,以此毀謗佛法的過失,就直接墮入阿鼻地獄了。一种是來自於外境的干扰,一种是來自於你內心的邪見顛倒,到最后的結果只有一個,就是「洗心非正」,在回家的路当中,結果誤入了歧途。

勸听許說   

 汝应諦听,吾今為汝,仔細分別。」

你要好好的仔細的來学习這五陰魔境,佛陀也會仔細的加以分別。在前面一科我們讲到「广示七趣的差別」,那一段蕅益大師說,那是強調持戒的重要--「若无出世的妙戒,絕无出世的妙慧。」強調持戒。這一科剛好相反,強調智慧的重要--「若无中道的妙慧,併失中道的妙戒。」你可以從這二科的比对,我們可以知道,声聞在持戒跟智慧是獨立的,你看你持声聞戒的時候,你不一定要修无常无我观,這是兩回事。所以声聞戒法,戒跟慧是兩條路,你可以花一段時間專心的持戒,然后再花一段時間來修慧,可以的!但是在整個菩薩戒法当中是不可能的事情。

這一段海公說:在整個菩薩的戒法当中,它的身口的持戒跟你意业的止观,永远都是相輔相成的。倓虛老和尚說:整個《楞严经》讲「不迷、不取、不动」,不迷就是智慧,不取是禪定,不动就是持戒,這三個是一体的,不可分開。你戒沒有持好,破壞你的智慧,你沒有智慧,你戒也持不好,所以它每一條戒都是必須要跟止观要能夠配合,戒法跟智慧是相輔相成的。

這一段蕅益大師說:為什么佛陀要仔細加以分別呢?蕅益大師說:无聞之過,甚可怖畏。他說:你今天沒有去了解整個返妄归真当中的一些魔境,是非常可怕的。為什么呢?第一、魔相幽隱难見,魔的境相是很难分辨的,他真妄很难分辨的;二、魔害是深重难堪,你一旦受到魔害,那是非常可怕的。后面會說,他說:你身受魔害,那你是根本上的傷害,比破戒还可怕。因為破戒是破其中一條戒,你一旦受到魔害的時候,你是全体的起顛倒,根本上的傷害。古人說:你宁可千年不悟都沒关系,你不可一日著魔。所以佛陀說:汝应諦听,吾今為汝,仔細分別。因為无聞的過失是非常的可怕。

丁二、時众佇誨 

這時法會大众以期待的心,來等待佛陀的教誨。

阿难起立,並其會中同有学者,欢喜頂禮,伏听慈誨。

在這当中其实是沒有人來請法,佛陀是以大悲心來无問自說。這時阿难尊者跟法會大众就起立,以欢喜心頂禮佛陀,也以恭敬的心,等待佛陀慈悲的教誨。

丁三、总別開示

有關五陰魔境,佛陀先作总相的說明,再作別相的開示,总別二种開示。(分三:戊一、总明魔事之由。戊二、別明境发之相。戊三、結勸欽誨遵修)

戊一、总明魔事之由

攏总的說明生起魔事的因由。為什么好端端的會生起魔境呢?(分二:己一、正明魔动因由。己二、勸誡迷悟得失)

己一、正明魔动因由

正式說明魔境來干扰我們的因由。為什么一個人修止观,一定會触动魔境,是怎么回事?

生佛体同   

佛告阿难及諸大众:「汝等当知,有漏世界十二類生,本觉妙明觉圓心体,與十方佛无二无別。

佛陀先攝用归体(把心帶回家),讲到我們众生的心性。佛告阿难及諸大众說:「汝等当知,“汝等”是所有凡夫跟有学之人。在有漏世界,這地方是揀別這以下的開示不是无漏,是有漏。這個有漏是什么意思呢?這個世界的产生,是由煩惱跟业力所創造的;世界是指依報,十二類生指正報。在有漏的依正二報当中,我們众生本具的本觉、本妙、本明的觉圓心体,觉悟圓滿的心体,跟十方諸佛是无二无別。我們前面讲過,一切众生為什么都可以成佛呢?主要的理由就是,因為我們本來面目,跟諸佛的本來面目是无二无別的。先把体性讲出來,第二段就正式說明致魔的因緣。

致魔之因

妄生空界

由汝妄想迷理為咎,癡愛发生,生发徧迷,故有空性,化迷不息,有世界生。  則此十方微塵国土非无漏者,皆是迷頑妄想安立。当知虛空生汝心內,猶如片雲點太清裏,況諸世界在虛空耶?

著魔的原因:我們众生因為一念的妄想。這個妄想是怎么來的呢?是迷理為咎;迷真才起妄。本來沒有妄,怎么有妄想呢?因為迷失我空法空的真如理,产生了对立就产生了妄想。妄想当中有麤細二种差別,從微細來說,就是“癡”的妄想、跟“愛”的妄想。

這一段圓瑛老法師說:我們打无明跟妄想是不一樣的。无明是屬於癡,无明沒有对錯。說你這一個人向外攀緣,向外攀緣不能讲是罪业,它只是一個癡而已,他就是不知道一切法是平等的,­而虛妄的产生能所,所以无明基本上是屬於第八識的作用,是三細;一念妄动以后,在平等法界当中虛妄产生能所,而产生了第八識,癡是微細的的八識。妄想就比較麤重,是屬於第六意識的愛憎取捨。无明是一种有所得的攀緣心,愛是一种煩惱,愛憎捨取的煩惱。总而言之,在迷真以后,生起的妄想有癡愛二种妄想。

癡产生的相貌:生发徧迷,故有空性

因為有一念的愚痴,這种有所得的心,就將平等的真如切割成一個能所的对立,一個能緣的心與所緣的境。所以就把全体的真如,就转成頑虛空之相,就是所謂的「生发徧迷,故有空性。」就是為什么會有虛空呢?因為我們产生能所的对立,有能有所就产生了虛空。

化迷不息,有世界生。

虛空雖然是有,但虛空是沒有差別相的,在无差別当中又創造了個人的世界差別,比方你是人道的世界,他是餓鬼道的世界,他是畜生道的世界。這差別相怎么來的呢?因為有愛取的煩惱,有些人对善法产生愛取,他創造了美好世界;有些人对惡法产生愛取,創造了醜陋痛苦的世界。由前面的愚痴而創造了虛空,由我們心中不同的愛取,而創造了不同差別的世界。总而言之,虛空相,世界相,就是一念的妄想之所变現。

則此十方微塵国土非无漏者,皆是迷頑妄想安立。

這一段是把前面作总結。由前面的道理我們知道,我們每一個人所受用的十方虛空,以及虛空裡面的国土,之所以变成非无漏(就是有漏),為什么會是一個有漏的世界呢?因為都是我們一念的迷癡还有愛取,迷癡的妄想跟愛取的妄想之所創造出來的。你有這樣的妄想,你就有這樣的世界出來。你為什么今生會遇到什么人?遇到什么事?跟你前生打什么妄想是有关系的。

当知虛空生汝心內,猶如片雲點太清裏,況諸世界在虛空耶?

当知在虛空(包括世界)当中,虛空是生在我們的一念心性当中,就好像一小片的雲霧,點綴在太虛空当中,虛空它只是我們一念心性的水泡,這是广大天空的一個小雲霧而已,何況這世界又在這虛空当中,那就更小。意思是說,為什么會产生魔境,先讲出它的一個道理,就是因為你外在的世界,是你妄想所变現。那么你現在破壞妄想,你等於是間接在破壞外在的世界。它的意思是這樣。再讲一次,你外在的世界怎么會有?是你妄想变的。你現在对治這個妄想的時候,你外在的世界就開始要消失了。你外在的世界要消失的時候,有些人就不同意,有些人就不同意你這樣做,因為這当中牵涉到有共业的問題。(往下看你就知道)

归元本无 

汝等一人发真归元,此十方空皆悉銷殞,云何空中所有国土而不振裂?

外在的世界是你一念的妄想变現的,所以当你「发真归元」,你发心要迴光返照,正念真如,发心要把你的心從妄想的攀緣心要帶回家的時候,這時候由妄想所变現的十方虛空,十方世界全部要消失,而且這空中所产生的十方世界通通會破壞掉。這地方就有些人就不同意了,因為我們习慣性活在妄想,所以會产生世界,現在你要对治妄想,就等於間接要破壞外在的世界。

魔动之緣

正式說明為什么你在佛堂裡面打坐,他一定要來破壞你,這当中有原因的,因為你干扰到他了。

定合聖流 

如輩修禪飾三摩地,十方菩薩,及諸无漏大阿罗漢,心精通吻,当处湛然。

說「如輩修禪」我們在佛堂修禪,我們也沒去惱害別人,但這地方有個問題;我們用迴光返照,正念真如,這种空假中三观的智慧,來莊严我們一念心性,我們的心跟十方諸佛菩薩,跟那些无漏的大阿罗漢,他們在一念的寂靜心当中,是心精通吻,我們的心跟佛陀的心是互相吻合。但是我們向外攀緣的時候,每一個人的心不同,「依体起用」,個個不同,但「攝用归体」,把心帶回家,我的家跟你的家一定一樣,家只有一個。就在這個家当中,当处湛然,当下清淨而光明,光明而清淨。你在修《首楞严王三昧》的時候,十方諸佛菩薩是非常欢喜你,張開雙手欢迎你回家,但是有些人就不欢喜的,哪些人不欢喜呢?

諸有壞动 

一切魔王,及諸鬼神,諸凡夫天,見其宮殿无故崩裂,大地振坼,水陸飛騰,无不驚慴。

一切魔王。六欲天的波旬,还有這些諸大的鬼神,还有凡夫的諸天,他們看到他的宮殿无緣无故,产生了崩裂,就是破壞,乃至於整個大地产生震动,产生了分裂,水中的众生,路上的众生乃至於空中的众生,都产生了驚怖,因為大地開始振动,宮殿開始破壞。

諸魔不容 

凡夫昏暗,不觉遷訛。彼等咸得五种神通,唯除漏盡,戀此塵勞,如何令汝摧裂其处?

在這种情況之下,凡夫是一個昏昧暗鈍的情況,他沒有神通。因為他前面說的,這种宮殿的破壞,大地的振动,這种都是禪定所見的色法、禪定所見,所以凡夫感觉不出來。但是前面說的這些魔王、大力鬼王,這些欲界天的天人,他們都有五种的報通,唯除漏盡通,更重要他們都貪戀這三界的果報。所以他怎么能夠允許你去破壞他的宮殿?去振裂他的大地?是諸魔所不容。

故來惱亂 

是故鬼神,及諸天魔魍魎妖精,於三昧時,僉來惱汝。

总結:是故鬼神,及諸天魔王、魍魎、妖精,在你三昧將要成功的時候,他們都要惱害於你,一方面保護他們的宮殿。這地方就把我們為什么经常會受到魔境的理由說出來。我們分成二部份來說:

一、「境隨心转」,你的心態改变的時候,你這一部分业力所創造的境也開始在动搖,開始在消滅了,境隨心转。為什么說境隨心转?比方說,我們一個佛学院,比方有二十個学生,突然間來一個大福德的人,或大修行者跟我們共住,欸!我們就觉得整個世界的磁場就好很多。因為业有共业跟別业,別业当然個人循业发現,但是別业中有共业,所以你看我們共修中有些人煩惱特別重,其他人會感到那磁場就很躁动,因為有释放一种共业的因緣出來。現在就是說,你一個修行人開始在迴光返照了,你要把你這一部份的业抽回來,你的別业当然沒話讲,但是問題是這当中有共业,你抽回來的過程当中,這地方就产生問題,你境隨心转,你的外境隨你的心在变化,這第一個。

二、「正邪不兩立」,這地方有一個理由,在261面的最后一段它說:這些魔王是「戀此塵勞,如何令汝摧裂其处?」他們的心情是希望保持原狀,而你要做改变,所以他当然不同意了;他希望這個美好的世界永远保持下去,你現在要迴光返照,正念真如,要把這有漏世界破壞掉,在共业的角度來說,对他們产生一定的傷害。比如我們一個家庭,是住了三個人、五個人,大家都很放逸,每一個人的磁場都往放逸的方向走,大家都觉得好像沒有互相干扰。突然間有一個人想修行,這磁場就不对了,三個人都很放逸,一個人突然想修行,你說:我也沒干扰你,你們继续放逸啊!我在隔壁房間打坐。但是那放逸的氣氛就不对了,因為它释放出一种正念的氣氛出來。這時候那些魔王就不欢喜的,他肯定要來破壞你。這就是他們為什么來干扰修行人的主要原因。所以你看我們在修行,你一定要同見同行,修行的人不能跟放逸的人在一起因為你一修行的時候,你創造一個正念的磁場,他創造一個放逸的磁場,這二個是會互相抵触的。佛陀勸誡我們,如果是迷,它有什么過失,第二個是悟,有什么功德。

己二、勸誡迷悟得失(分二:庚一、勸悟則成得。庚二、誡迷則成失)

庚一、勸悟則成得     如果能夠觉悟,我們就能成就广大的功德

客不成害   

然彼諸魔雖有大怒,彼塵勞內,汝妙觉中,如風吹光,如刀断水,了不相触。汝如沸湯,彼如堅冰,煖氣漸鄰,不日銷殞,徒恃神力,但為其客。

你今天想要返妄归真,对他的宮殿产生了傷害,魔王他当然不高興。所以「然彼諸魔雖有大怒」他看到宮殿即將振动破壞非常生氣。但這地方我們知道一個道理,雖然他生氣,他的心是在三界的塵勞当中,他还是活在妄想,雖然他修了很多的善业,但是他的本質还是一個妄想,具足善业的妄想。「汝妙觉中」,雖然我沒有修什么善业,但是我在迴光返照,我的心是跟十方諸佛同樣的妙觉心性,即便我沒有資糧,但是重點我的本質还是在妙觉心性当中。這二個人是不同路線的,一個是生滅心,一個是常住真心。所以他要來干扰你,就像風吹光,風去吹光,風跟光本來就沒有什么关系,不會交集;如刀断水,了不相触,你走你的,我走我的。

第二個就是,邪不胜正,「汝如沸湯,彼如堅冰」。我們在正念真如的時候,真如是一种正氣,就像一個沸騰的熱湯。对方是貪戀三界就像一個冰塊,「煖氣漸鄰,不日銷殞」;冰塊一旦接触到熱的湯,当然它自己就消失掉,雖然他有很多的神通,過去有布施持戒的福報力,但是他毕竟是安住在“客”,他是一种生滅心,不是安住在常住的“主人”。這地方說出二個道理:一、你跟他是沒有关系的,他是風,你是光,各走各的。;二、他是邪,你是正,邪不胜正,這二個道理你要懂。邪不胜正,那為什么有些人还是被五陰魔境所破壞呢?這地方讲出第二個理由

迷亂由主   

成就破亂,由汝心中五陰主人,主人若迷,客得其便。

一個人修三昧會被破壞,因為我們的主人不在家,主人一旦迷惑,客人就來偷東西了。理論上客是不能夠偷東西的,但這個主人睡觉了、睡著了,睡著他就把你偷走了。所以為什么邪不胜正,那為什么為邪氣所侵呢?蕅益大師說:那是因為你正氣不足。你自己要动,你仁者心动,那当然就被他转去了,他其实是不能干扰你的。所以你不必去对治魔王,他自然會消失掉,因為你是熱水,他是冰塊,他來靠近你,他自然就消失掉了,但是你心一动,那就完了!主人若迷,客得其便。我們自己扰亂自己。

悟必超胜  

当处禪那,觉悟无惑,則彼魔事无奈汝何。陰銷入明,則彼群邪咸受幽氣,明能破暗,近自銷殞,如何敢留扰亂禪定?

我們遇到魔境的時候,因為它后面會說,我們一旦會有魔境,表示你突然間打妄想,突然間一時的失念,魔才有机可乘,他乘隙而入。這時候你要馬上把功夫又提起來,又迴光返照,趕快把心拉回來,安住在所緣境,正念真如。只要能夠觉悟,這都是一念的妄想、妄境,不要产生迷惑顛倒,魔境是不能干扰你的。為什么呢?陰銷入明。五陰的迷境,一旦入了我們心性的光明当中,這种邪惡之氣它們本來都屬於幽暗之氣所成;而我們在修行真如,是一种光明的智慧,光明能夠破除黑暗,所以一旦它靠近你,它自然會消失掉,它怎么能夠一直停留在你的身邊,去扰亂你的禪定呢?它這一段的意思就是說:其实是你自己扰亂你自己,你自己自亂陣腳。你不应該說別人干扰你,他只是個助緣,他現出一個影像給你看,你自己动了!你自己有選擇權,扰亂不扰亂归他,动不动归我。你們二個本來是兩條路的,他現一個境給你看,你也可以選擇不迷、不取、不动。這地方就是說,我們自己扰亂自己,關鍵在這地方。

庚二、誡迷則成失

迷則成失    

若不明悟,被陰所迷,則汝阿难,必為魔子,成就魔人。

假設我們不能夠如实的安住在一念心性,然后他開始变出很多的色、很多的影像,給你很多的感受,突然間感到很快乐的感受、很痛苦的感受,产生很多的想像。然后你就跟著這個感受、想像而转,被五陰魔境所迷惑,到最后必為魔子,成就魔人。我們會失去正知正見,雖然我們也開始继续打坐、继续拜佛、持咒,但是你所做的都是魔业,來生就变成魔人,因為你的本質已经被破壞了。以下讲出一個对比…

較量淺深

墮婬害淺  如摩登伽,殊為眇劣,彼唯咒汝破佛律儀,八万行中,祇毀一戒,心清淨故,尚未淪溺。

好像摩登伽,摩登伽這個人是一個很卑劣的人,但是她依止仙梵天的咒,破壞你的律儀。在海公的判教是說,阿难尊者是犯到身殘,但沒有破根本。在八万行中,你犯到跟女人相触的身殘,但是他內心当中还是正念分明,沒有起顛倒,他还是憶念「如來大慈,宁不救我。」所以沒有毀犯整個根本重戒。摩登伽对我們的傷害頂多在八万行中,只是毀掉其中一個行,你清淨根本的正見,是沒有傷害的。破戒的可怕相对著魔來說,它还是比較輕微,因為它八万行只毀一戒,你內心还是清淨,你还沒有真实完全的淪溺。但是你著魔就不同了…

墮魔害深 

此乃隳汝宝觉全身,如宰臣家,忽逢籍沒,宛转零落,无可哀救。

五陰魔境它會破壞你的,是你整個法身慧命,破壞你整個菩提心。讲一個譬喻,一個大臣得罪了天子,忽逢籍沒,他就被奪取他的官位,沒收他的財产,消除他貴族的地位,而降為平民。最后的結果,宛转零落,无可哀救,无处可去,沒有人可以救拔你。因為你得罪了天子,你要是微小的過失还沒关系,你得罪天子那就完了。

這地方的意思就是說,修行当中有些影響不是很大的,有些是很严重的,你一點都不能出差錯,你一出差錯就完了!比方說,著魔這件事情,你沒有第二次机會了。我們過去也說過,你一個人可以起煩惱,不能起顛倒。有些人偶爾发发脾氣,亂不了,去懺悔就好;你喜欢貪吃東西,吃完以后好好的懺悔。這地方有沒有過失?当然有過失,但是不影響你根本的菩提心,不影響你根本的正知見,只是皮肉之傷。但是著魔可不是這件事情,它直接侵入到你的骨髓,改变你破壞你的菩薩种性,转成魔种性,它那個傷害的病毒是傷害到你的根本,這可不能開玩笑的!

所以我們在修学過程当中,諸位你大概修止观都會知道,你要修正念,你还要修一個正知。這個「正知」就是经常保持觉照,正知就好像巡邏隊一樣,观察一下你現在处在什么狀態。宗喀巴大師說:正念就好像調伏狂象,你拿一個繩子要把象往前拉,不能念要它念,不能專要它專,正念就是把你的心不断的往前走;正知就是旁邊要有個人看著這隻象,象就是我們的妄想,牠是不是有隨順你所知道的在走,旁邊要有一個正知。

当然你要不修行,什么事都沒有,你平常就是做一些慈善事业,這些魔境当然都沒有,因為你根本都沒有改变外境。它這個地方就是說,你的心開始改变了,那就很可怕了!因為你心態一改变,你整個外境開始动搖,那跟你有共业的众生,他就不高興了。他有神通力,他感受得到你開始改变了,那他就不會放過你。他不會放過你,但是你也不要害怕,因為他毕竟是屬於妄想的相貌。佛陀的意思,他要你不要对治它,他告訴你「当处禪那,觉悟无惑,則彼魔事无奈汝何。」佛陀沒有要你对治,当然要是很厲害,你持持咒,重點是你不能迷惑。所以我們要保持正念跟正知二种情況。

净界法师楞严经要义81-105目录(未完)

楞严经要义105:你做人的時候貪愛的水太多,會下墜到畜生道、餓鬼道、地獄道

楞严经要义106:你平常就经常的憶佛念佛,這樣不断的想想想,久了就跟真理相应了

楞严经要义107:地獄的煩惱因中婬欲是列為第一個,它是生死的根本,是万惡之首

楞严经要义108:所有的能量是往低处在走,你在高处是发散你的能量,心要“謙”

楞严经要义109:造了善法要把它隱藏,造了罪业一定要发露出來,发露就能滅掉罪业

楞严经要义110:你夢到一個人往下墜這不是好事情,造了功德相的人身体是輕飄的

楞严经要义111:很多人都認為我的個性就是這樣沒辦法改变,這观念是不对的

楞严经要义112:有人越用功业障越現前,這個是好事情,表示過去重大的罪业逼出來了

楞严经要义113:本经是以你的思想做主因決定总報,以善惡业力的熏习來影響別報

楞严经要义114:六欲天基本是男女的欲望來做判定,淫欲直接牵动整個六道的昇沉

楞严经要义115:佛陀警告我們哪一天都可以去,无想天絕对不能去,因為過失太重

楞严经要义116:得听聞佛法以后不是沒什么效果,大乘佛法一入耳根是永為道种

楞严经要义117:不是修善法就容易了生死,你要觉悟惡法不可得,善法也不可執取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